
熱門文章
- 臨沂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_臨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4-11-25
- 人才培養項目申報_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理由2024-11-25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_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2024-11-25
- 申請高新技術公司_申請高新技術公司中介2024-11-25
- 如何申報非遺項目_如何申報非遺項目范本2024-11-25
- 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_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流程2024-11-25
關于2019~2020年度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的申報通知
各相關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和全省科技創新大會部署,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粵府〔2018〕46號)以及《廣東省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計劃實施方案》等提出的任務,啟動2019~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
一、專題內容
本重大專項的目標是:匯聚國內高端創新資源,抓住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超前部署研發下一代技術,加速推進新材料、新體系動力電池、專用芯片、高性能器件的產業化,實現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工藝國產化,培育細分領域領軍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引擎。
本重大專項共部署3個專題、10個研究方向,項目實施周期為3~4年,參研單位總數不超過6個。申報時研究內容必須涵蓋該項目下所列的全部內容,項目完成時應達到所有考核指標,且提供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報告。
專題一:純電動汽車(20190919)
項目1:固態動力電池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開發高安全、高穩定、高比能的車用全固態或半固態動力電池系統。包括:開發寬電化學窗口、高離子電導率的固態電解質材料,研究規模制備工藝;研究固態電解質與正極、負極材料的低阻抗界面構筑方法和制備技術,開發固態電池單體;開發固態電池生產關鍵裝備及配套工藝,設計車載電池模組/PACK及管理系統,實現裝車應用。研究車用固態動力電池全壽命周期失效機制及健康管理技術,研究車用固態電池系統評測方法,制訂技術規范及評價標準。
考核指標:動力電池系統通過車規級測試,系統比能量>240Wh/kg,峰值功率密度>1000W/kg,額定能量>60kWh;工作溫度-20℃~80℃,室溫0.5C能量效率不低于90%;持續放電倍率>1C,峰值放電倍率>3C;常溫循環壽命>1000次(0.2C倍率充放電,100%DOD,模擬全年氣溫分布)。固態電解質室溫下離子電導率>10-3S/cm,可應用的電壓窗口>4.5V,實現規模量產。電池管理系統全壽命周期SOC、SOH和SOP估計誤差≤3%。建立中試生產線,裝車驗證及應用不低于50套。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2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4000萬元。
有關說明:參與申報單位應具備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系統生產經驗。鼓勵引進省外高水平創新資源,優先支持有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前景的技術。
項目2:車用高比能超級電容器電池研發
研究內容:開發高比能、寬溫度范圍的車用超級電容器電池。包括:研究活性炭基復合結構的電極材料,開發高功率電極的制備工藝;開發低成本的石墨烯材料及其生產工藝;開發高離子電導率、高穩定性、寬電化學窗口的電解質及涂布技術。開發新型電芯生產裝配工藝和自動化生產設備;研究改善電容器低溫性能的優化技術,研究提高一致性及良品率的工程化控制技術。開發超級電容器動力電池系統,實現裝車應用,建立測試標準體系??己酥笜耍撼夒娙萜麟姵貑误w電壓>4.2V,容量>100000F,內阻<1mΩ;比能量≥350Wh/kg,體積比能量≥600Wh/L,峰值功率密度≥2kW/kg,循環壽命≥3000次;工作溫度范圍-30℃~80℃,常溫環境能量轉換效率≥92%,-30℃時效率>80%。建立電芯自動化生產線,產品一次下線率≥95%。動力系統通過車規級測試,安全性達到國標要求,額定能量>60kWh,裝車驗證及應用不低于50套。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500萬元。
有關說明: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項目3:退役磷酸鐵鋰電池全組分綠色回收與高值利用技術及裝備研發
研究內容:研究退役磷酸鐵鋰電池全組分、無害化的回收方法、工藝和流程,開發高值利用技術及裝備。包括:開展失效電池全流程物質代謝及環境影響分析;研究退役電池無損診斷、余能檢測、殘值評估等快速檢測分選技術;研究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高效回收、高值利用技術;研究石墨負極廢料深度凈化與性能修復技術;研究電解液等有機組分高效脫除和產品化利用技術。開發高兼容、高精度、高速率的退役電池檢測、拆解和回收裝備;建成低成本、無害化的磷酸鐵鋰電池循環利用產線;建立電池余能檢測、拆解等技術規范,制訂車用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
考核指標:①外殼、銅>98%,鋁回收率>95%;鐵、磷回收率>92%;鋰綜合回收率>92%;石墨回收率>98.5%,氟的無害化處理回收>92%,二噁英濃度≤0.0015mg/h,有機組分脫除率>98%,實現全組分無害化處理。②回收再生磷酸鐵鋰正極材料0.1C首次庫倫效率≥95.0%,0.1C充電比容量≥155mAh/g,1C/0.1C循環1000圈保持率≥80%;再生石墨純度>99.7%,比容量>325mAh/g。再生產品生產成本比現有傳統生產工藝成本降低20%;回收的磷酸鐵、碳酸鋰和磷酸鐵鋰等產品滿足國家/行業標準。③開發成套電池快速檢測、拆解和回收設備,形成銷售。退役電池智能檢測與殘值評估設備兼容主流動力電池類型,剩余容量、內阻、功率、電池一致性等測量誤差≤10%(樣本數≥20);電池快速拆解破碎系統兼容20種及以上電池規格,電池單體拆解效率>360個/小時,芯殼分離準確率>98%。④建成退役磷酸鐵鋰電池綠色回收生產線,實現穩定運行。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000萬元。
有關說明:項目產業化需在廣東省內實施;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項目4:乘用車三元動力電池系統主動安全防控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采用綜合策略,研究平臺化動力電池系統主動安全防控技術。包括:研究電池系統“機-電-熱-化”耦合機制和安全性能損傷機理,分析系統等級風險,建立特性數據庫。研究全生命周期內電池系統的機械安全、熱安全、電氣安全的在線測試方法以及耐久性與安全評估技術,開發測試設備和軟件。開展面向整車一體化的電池系統的機-電-熱設計,研發兼具電池管理、熱管理、故障診斷、云管控的增強型安全管理系統,建立系統風險分級設計與操作規范,實現主動安全防控,實現批量裝車應用。開展全時域、全工況電池系統主動安全防控測試與評價技術研究,建立安全標準體系。
考核指標:開展電池系統整車級實驗,系統比能量≥200Wh/kg,系統熱失控預警時間≥15min,預警響應時間≤10s;主動管控單體熱失控,單體熱失控后60分鐘內系統無起火爆炸,整包外部24小時內無明火、不擴散(實驗測試樣本>300個,每種風險樣本>3個)。單體、模組及系統熱失控、熱蔓延模型仿真結果與實驗測試結果誤差<5%;循環500次電池系統的機械安全、熱安全、電氣安全的在線測試與評估結果與實驗測試結果誤差<5%。電池安全管理系統具備內短路診斷、SOX聯合估計等主動管控功能;全壽命周期、寬工作溫度范圍內SOC、SOH和SOP估計誤差絕對值≤3%,單體電池之間的最大溫差≤2℃;系統安全性能超過GB/T31485-2015要求和新國標要求;符合ISO26262ASIL-C功能安全要求及行業標準要求。建立自動化生產線,系統裝車應用不少于500輛。發布基于整車一體化的動力電池主動安全防控系統設計、制造、測試與操作規范。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000萬元。
有關說明:參與申報單位應具備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系統生產經驗。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專題2:氫燃料電池汽車(20190920)
項目1: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開發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活性、高耐久性的鉑基納米結構催化劑,研究工程化制備技術,批量應用于低成本、長壽命膜電極。包括:研究載體預處理、催化劑后處理及穩定化技術,提出可靠的催化劑結構穩定性調控策略;開發催化劑規模制備技術及裝備,突破宏量制備一致性的關鍵技術,形成技術規范與標準。結合高傳質氣體擴散層和超薄質子交換膜,開發高性能、長壽命膜電極。
考核指標:①催化劑:建立催化劑生產線,單批次產量≥500g;催化劑金屬載量≥50wt.%,顆粒大小均勻、分布集中;催化劑雜質含量小于200ppm;質量活性≥0.3A/mgPt@0.9VIR-free;催化劑電化學比表面積(ECSA)>50m2/g;3萬次循環質量比活性衰減≤20%(0.6-1.1V@100mVs-1);形成測試規范;為3家以上廠家穩定供貨。②膜電極:應用上述催化劑,Pt用量≤0.28mg/cm2,電輸出性能≥0.3A/cm2@0.8V以及1.0A/cm2@0.70V,3萬次循環電壓衰減≤30mV(0.6-1.1V@100mVs-1)。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3000萬元。
有關說明:申報單位須聯合上下游企業。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項目2:高功率密度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
研究內容:開發高功率密度、長壽命的車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包括:基于車載工況,開展全功率系統架構模塊化集成設計,研究關鍵零部件匹配標定、全生命周期容差設計、能量管理、故障診斷、容錯控制、在線更新等關鍵技術;研究系統集成工藝和流程。開發高性能、高可靠性、車規級氫燃料電池控制系統,集成氫/空氣控制系統、水熱管理系統、電控系統等。研究電電(電堆-電池)混合控制技術,優化能量管理及壽命增強策略,高效適配不同工況。完成產品開發,實現量產并裝車應用。
考核指標: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峰值輸出功率>120kW(單電堆),額定輸出功率>90kW,動力系統(含電堆、輔助部件)體積功率密度≥600W/L、質量功率密度≥600W/kg,系統總效率(含輔助部件)>55%(額定點);系統及核心零部件使用壽命≥20000h(商用車)或8000h(乘用車),衰減率≤20%;冷啟動溫度≤-30℃;0-100%額定功率輸出響應時間≤5秒,過載30%持續時間≥30秒;1米近場噪音<74分貝@(f1-f2)。開發整套氫燃料電池控制系統,建立動力系統自動化生產線;系統裝車應用不少于50套。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500萬元。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項目3:車用燃料電池系統一體化測試設備開發
研究內容:開發高精度、智能化的車用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在線測試平臺及測試評價技術。包括:研究測試系統多模塊、多物理量耦合規律及快速響應機制;研究復雜工況下系統控制策略、在線監測、壽命測試技術,建立綜合評價體系。開發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一體化測試臺架/設備,具備電堆、氫/空氣系統、水熱管理系統、電控單元等部件的集成測試能力,融合電氣、流體、環境等全部類別傳感數據,提供安全、精確、可控的氣源、電源接口。開發系統測試軟件,具備系統控制、數據采集、測試診斷、工況模擬、部件性能評價、部件間參數匹配等功能;具備大數據分析、自學習、控制邏輯編程等功能。
考核指標:①測試系統容量≥160kW,功率測試精度≤0.1%(額定功率、標稱流量);直流電壓≥1000V;直流電流≥1000A。②環境模擬:環境溫度模擬范圍-40~80℃,精度±1℃;環境濕度模擬范圍10~95%RH,精度≤±5%RH;高原環境模擬范圍≥2000m;濕度調節響應時間≤3min,氣體流體調節響應時間≤3s。換熱系統:溫度控制精度≤±0.5℃(穩態下)。供氫系統:供氫流量測試精度≤0.5%(額定功率、標稱流量)。電化學:內阻測試與在線交流阻抗測試精度≤1%。③支持“部件-電堆-模塊-系統”多層級測試;模擬工況測試種類≥10種;具有用戶自定義運行策略功能(啟停、加減載、循環工況等);具備電堆/模塊/系統的智能化運行特性分析及運行狀態評估能力。提供陽極被動供氫(供氣系統)、主動供氫(噴射泵)、氫循環和間斷排放等匹配測試功能,提供健康診斷與壽命在線測試功能。測試設備驗證與應用不低于5套。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000萬元。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專題3:智能網聯汽車(20190921)
項目1:網聯汽車車路協同智能管控技術開發
研究內容:自主開發5G-V2X核心零部件,建立車路協同技術體系框架,研究網聯汽車信息交互、智能管控關鍵技術,實現高效車路協同決策。包括:開發路側網絡單元設備(RSU)、V2X服務器及配套軟件等;研究高可靠、低時延、自適應的敏捷組網技術,研究異構設備互聯互通互認問題;研究復雜環境感知信息的動態識別、邊緣計算加速、融合處理、檢測校正技術,研究基于交通大數據的快速分析與智能決策技術。研究邊緣計算消息傳遞機制,建立道路交通車輛運行數據庫,分析車輛沖突場景與道路結構關系,研究事故預警方法;研究線路優化與安全管控策略。設計開發路網測試場,建立網聯汽車安全性、可靠性評價體系;提出車路協同標準體系與建設規范,構建“車-路-網”多尺度實時監控、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的網聯汽車智能管控云平臺。
考核指標:網聯設備支持LTE-V/5G規范,支持5.9G/20M頻譜,并兼容其它規范;其中,路側網絡單元設備支持Uu+PC5并發,PC5峰值速率>15Mbps,Uu口峰值速率>100Mbps,業務時延<20ms;V2X服務器支持百萬級車輛接入、千萬級傳感器接入,支持異構設備互聯互通,數據上報>6000TPS,事件下發>3000TPS,消息發送頻率>10Hz。協同控制體系滿足國家、行業等相關標準;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路網結構,完成30個車路協同功能場景的設定、測試與驗證。搭建邊緣計算系統驗證平臺,實現復雜環境感知信息邊緣側處理率達到90%。建立網聯汽車智能管控云平臺,實現車輛實時監控管理、碰撞預警、盲區預警、協同聯動等功能;開展應用示范,至少運營300輛網聯車、匹配30個道路場景;車輛特征、車輛身份和氣象環境等信息的采集周期<50ms;邊緣計算響應時間<50ms;微觀(車)決策響應時間<50ms,中觀(道路)路側決策響應時間<100ms,宏觀(城市/區域)決策發布可達時間<5s。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3500萬元。
有關說明:申報單位須聯合上下游企業,聯合相關園區或測試場;應用示范應在廣東省內實施。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項目2:車規級MEMS固態激光雷達系統研發
研究內容:開發低成本、高性能、車規級的MEMS固態激光雷達系統,集成感知算法,滿足無人駕駛應用。包括:開發窄脈沖、高重頻的專用激光器;開發高可靠性、高掃描頻率、大掃描角度的二維MEMS微振鏡芯片,研究制造與封裝工藝;開發大帶寬模擬信號多通道高增益、低失真放大器芯片;開發大視場、高分辨率的探測光學系統和高靈敏度的多通道探測器模組化封裝技術。研究高精度信號處理算法及嵌入式計算系統,開發深度數據解算、畸形校正、目標分類、點云數據、智能加速等技術;開展小型化設計與集成,優化強背景光等復雜環境下探測性能及耐久性、可靠性,實現雷達間抗干擾。開發雷達產品量產制備工藝,完成車規級測試,實現裝車應用。
考核指標:固態激光雷達:最遠探測距離>250m@20%反射率;水平掃描>120°,垂直掃描>25°;角度分辨率<0.2°;幀刷新率>30FPS;體積<1L;功耗<20W;建立固態激光雷達評測規范;產品裝車應用不少于50套。激光器:輸出平均功率≥1W、峰值功率≥2kW、脈沖寬度2ns、重復頻率500K~1MHz。MEMS芯片:鏡面直徑≥5mm,諧振頻率>1kHz,轉動角度>30°×25°,掃描控制精度<0.1°,工作溫度范圍-40°~+105°,符合AECQ101標準。信號感知系統:對機動車、非機動車及行人等運動物體的檢出率>99.9%,分類準確率:行人>85%,車輛>90%;識別檢測距離:行人>100m,車輛>200m;系統處理速度<30ms;目標跟蹤數目>128個;檢測物體的位置精度<20cm;運動物體速度誤差<±2km/h。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500萬元。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項目3:智能車燈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開發智能汽車專用燈光系統架構及百萬級像素以上智能交互投影車燈。包括:自主開發高像素、高分辨率MiniLED芯片組及發光源組封裝與驅動技術,開發集成百萬級微鏡的DMD芯片;研究復雜光學系統集成設計技術、透鏡微型麻點和皮紋微雕刻技術;研究高分辨率成像系統,研究獨立尋址的微鏡控制算法,研究LED光源的智能驅動連接模式。開發智能車燈控制系統,建立行車工況數據庫,研究光路、亮度、形狀、遮蔽的自適應微調技術;制訂智能車燈通信協議及控制協議。研究智能車燈生產制造工藝,開發自動化生產線,實現量產。
考核指標:MiniLED光源總光通量>3000lm,色溫5500-6500K,角度>120°,像素>100萬點;功耗<90W,調光系統光學效率≥85%。DMD支持2個LVDS接口,時鐘頻率400Mhz,微鏡尺寸>14微米,翻轉角度>12度,支持4K分辨率。智能車燈可根據工況快速微調,微調時間<10ms,控制效率>90%,車輛位置響應工作距離>200m,行人位置提示工作距離>100m,支持CAN-FD車身網絡,功能安全性達到AsilB以上級別,符合3C/UL/CE標準要求;可根據路況信息,自動調整遠光燈、近光燈,避免燈光直射前方的車輛/行人,達到防炫功能(兩/多車同/異方向行駛);與駕駛輔助系統配合,在路面投射二十種以上高清警告/交互圖標(夜視行人提醒、低抓地力路面標志、施工現場標志、防追尾標志、車道保持標志、盲點警告標志、限速標志等)。智能車燈工作壽命>6000小時,工作溫度-40℃~80℃。建立工況數據庫(數據量>10000個);建立自動化生產線,實現批量制造。發布智能車燈通信協議及控制協議3項以上;申請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支持方式與強度:采用競爭性評審、無償資助方式,擬支持1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2000萬元。
有關說明:企業牽頭申報,鼓勵應用近幾年國家、省級科研項目成果,優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術。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申報單位(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其他事業單位和行業組織等)應注重產學研結合,整合省內外優勢資源。申報單位為省外地區的,項目評審與廣東省內單位平等對待,港澳地區高校院所按照《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財政廳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粵科規范字〔2019〕1號)文件精神納入相應范圍。
省外單位牽頭申報的,經競爭性評審,擇優納入科技計劃項目庫管理。入庫項目在滿足科研機構、科研活動、主要團隊到廣東落地,且項目知識產權在廣東申報、項目成果在廣東轉化等條件后,給予立項支持。
(二)堅持需求導向和應用導向。鼓勵企業牽頭申報,牽頭企業原則上應為高新技術企業或龍頭骨干企業,建有研發機構,在本領域擁有國家級、省部級重大創新平臺,且以本領域領軍人物或中青年創新人才作為項目負責人。鼓勵加大配套資金投入,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總投入中自籌經費原則上不少于70%;非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總投入中自籌經費原則上不少于50%(自籌經費主要由參與申報的企業出資)。
(三)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申報單位總體不受在研項目數的限項約束,項目應依托在該領域具有顯著優勢的單位,加強資源統籌和要素整合,選準方向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不鼓勵同一單位或同一研究團隊分散精力。在申報同一專項(專題)時,原則上同一研究團隊只允許牽頭或參與1項,同一單位只允許牽頭或參與不超過3項,否則納入科研誠信記錄并進行相應處理。
(四)項目負責人應起到統籌領導作用,能實質性參與項目的組織實施,防止出現拉本領域高端知名專家掛名現象。
(五)項目內容須真實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實力與技術、經濟指標。各申報單位須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要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廳字〔2018〕23號)要求,加強對申報材料審核把關,杜絕夸大不實,甚至弄虛作假。各申報單位、項目負責人須簽署《申報材料真實性承諾函》(模板可在陽光政務平臺系統下載,須加蓋單位公章)。項目一經立項,技術、產品、經濟等考核指標無正當理由不予修改調整。
(六)申報單位應認真做好經費預算,按實申報,且應符合申報指南有關要求。牽頭承擔單位應具備較強的研究開發實力或資源整合能力,承擔項目的核心研究組織任務,分配相應合理的資金份額。
(七)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項目負責人或申報單位不得進行申報或通過資格審查:
1.項目負責人有廣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3項以上(含3項)未完成結題或有項目逾期一年未結題(平臺類、普惠性政策類、后補助類項目除外);
2.項目負責人有在研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未完成驗收結題(此類情形下該負責人還可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項目團隊);
3.在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審計、檢查過程中發現重大違規行為;
4.同一項目通過變換課題名稱等方式進行多頭或重復申報;
5.項目主要內容已由該單位單獨或聯合其他單位申報并已獲得省科技計劃立項;
6.省內單位項目未經科技主管部門組織推薦;
7.有尚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
8.違背科研倫理道德。
三、評審及立項說明
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由第三方專業機構組織評審,對申報項目的背景、依據、技術路線、科研能力、時間進度、經費預算、績效目標等進行評審論證,并進行技術就緒度和知識產權等專業化評估:
(一)技術就緒度與先進性評估。本次專項主要支持技術就緒度4~7級的項目,其中,技術就緒度目前為4~6級的項目在完成后原則上應有3級以上提高,目前為7級的項目在完成后應達到9級,各申報單位應在可行性報告中按要求對此進行闡述并提供必要的佐證支撐材料。
(二)查重及技術先進性分析。將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照國家科技部科技計劃歷年資助項目與廣東省科技計劃歷年資助項目,對擬立項項目進行查重和先進性等分析。
(三)知識產權分析評議。項目研究成果一般應有高質量的知識產權,請各申報單位按照高質量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指引的有關要求加強本單位知識產權管理,提出項目的高質量知識產權目標,并在可行性報告中按要求對此進行闡述并提供必要的佐證支撐材料,勿簡單以專利數量、論文數量作為項目目標。
擬立項項目經領域專家和戰略咨詢專家審議,并按程序報批后納入項目庫管理,按年度財政預算及項目落地情況分批出庫支持,視項目進展分階段進行資金撥付。
同一指南中的同一項目方向(或子方向),原則上只支持1項(指南有特殊說明的除外),在申報項目評審結果相近且技術路線明顯不同時,可予以并行支持。
特訊提供以下服務: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家高新優惠政策】【國家高新企業入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業資助項目申報】【創客創業資助項目】【技術攻關項目申報】【企業研究開發資助】【深圳中小微備案】【委托無息借款項目】【知識產權貫標申請】【企業培育項目資助】【創客空間項目申報】【高企貼息貸款】【軟件著作權登記】【軟件著作權變更】【軟件產品登記】【發明專利申請】【外觀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國內商標注冊】【產學研院校對接】【企業技術中心認定】【高層次人才認定】
十年以上項目申報經驗,6天完成申報項目,全程跟蹤輔導服務,透明合理,申報成功后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