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章
- 臨沂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_臨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4-11-25
- 人才培養項目申報_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理由2024-11-25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_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2024-11-25
- 申請高新技術公司_申請高新技術公司中介2024-11-25
- 如何申報非遺項目_如何申報非遺項目范本2024-11-25
- 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_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流程2024-11-25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圳當發揮引領與示范作用
近期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當然不是要建設所有事情都由中央統一決策的“新計劃經濟”大市場,而是要建設由市場機制統一配置商品要素資源的一體化、開放化、競爭化、有序化的大市場。這樣的大市場能夠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和有效配置,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將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為經濟體制改革重點的具體舉措,也是2020年5月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關于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和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求的后續落實,因此,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在改革脈絡上具有前后一致性、連貫性且步步深入。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中之重就是要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然要求具有高標準的市場體系。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證明,市場機制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其內在要求是要有高度的流動性。高標準市場體系本質上應該是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市場基礎制度、聯通水平、要素流動和監管水平等方面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加快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統一市場能夠實現在更高層次上的分工協作和要素資源整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夯實基礎。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將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相結合,只有國內市場高效聯通才能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動態良性循環關系,才能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容量,進一步發揮市場促進競爭、深化分工協作的優勢,進而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國內經濟的內循環推動和銜接國際循環。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推動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在以往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以廉價商品要素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為基礎的“世界工廠”的角色定位,雖然曾經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但隨著國際政治格局和經濟形勢的劇烈變化,這種處于全球產業鏈末端的分工已不再符合我國在新形勢下的戰略定位和戰略選擇,迫切需要轉換為以主要利用和依托本國市場為特征的“主場經濟全球化”戰略,將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作為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資源稟賦優勢,利用本國統一大市場規模形成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
《意見》提出,鼓勵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積極總結并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
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性”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統一性”是辯證統一關系,即使強調“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也并不是說區域要進行所謂的自我保護或自我封閉,而是說國內每個區域都應該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經濟一體化之中,各個區域要避免在發展中“貪大求全”,避免低層次的重復建設和同質競爭,要按照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結果形成區域間的分工協作和產品的差異化。
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之所以能夠上升為國家戰略,就是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集聚資源,利用有利的區域優勢,集中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先培育出一個高質量的區域市場,其最終目標是不斷做大做強,不斷擴大區域范圍,進而打破區域經濟格局,打通區域間的壁壘,在市場一體化基礎上推進區域統一市場建設,而且要發揮區域統一市場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通過區域統一市場相互間的進一步開放,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做好充分準備。
深圳將受益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強化產業集聚
深圳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在多重政策紅利疊加下,深圳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的制度環境、完備的產業體系、良好的創新土壤和發達的金融市場環境,作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平臺已成為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結合地與對接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意味著深圳面臨的市場腹地更大了,雙循環的平臺更廣闊了,深圳的企業發展機會也更多了,更有希望依托國內統一市場的規模效應逐漸形成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強優勢。
《意見》在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方面進一步強調要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和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也就是“中性保護”和“競爭中性”。兩個“中性”將從基礎制度構建方面為深圳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各類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市場競爭環境。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將有利于產業集聚。深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通信、高端制造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效應。產業集聚以有效的市場化分工為基礎,市場范圍越廣闊,區域分工協作越深化,產業集聚效應也將越顯著。如果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是各地各行其是、各自為政,那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就不可能是統一大市場,而是被行政分割的區域性、碎片化市場,難以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兑庖姟访鞔_要發揮市場促進競爭、深化分工等優勢,在深度和廣度上擴寬市場范圍,破立并舉,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和自我小循環,這意味著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對的是更廣闊的市場領域。
要利用大市場規模優勢激勵企業科技研發投入??萍紕撔乱恢笔巧钲谧铎n麗的城市名片。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題中之義就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萍紕撔乱源罅康目萍佳邪l投入為基礎,沒有科技研發投入就無從談及科技創新,但科技創新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試錯性特征??萍佳邪l投入屬于沉淀成本,研發投入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從激勵角度,更大的市場規模將提高企業科技創新成功后的市場回報。此外,更大的市場規模能夠提高企業現有科技創新成果的市場收益,使得進一步反哺未來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成為可能。
深圳應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
結合“雙區”建設,深圳不僅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一體化發展中打破“行政區經濟”格局,掃除區域行政壁壘,更要通過在區域市場一體化中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積極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發揮引領與示范作用。
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抓手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下稱《深圳特別措施》),要求和指導深圳在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等方面有具體針對性地先試先行?!渡钲谔貏e措施》目前來看與《意見》要求內容相契合,因為,《意見》要求應從制度建設著眼,堅持破立并舉,在完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提升監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臺有效的政策措施。從《深圳特別措施》內容來看,已經能夠明確到具體產業、具體目標、具體內容、具體措施手段和具體責任部門等層面。因此,深圳能夠具體落實《深圳特別措施》就是完成《意見》所要求的立。
以深圳國際仲裁院為綜合改革試點,充分發揮國際仲裁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作用。商事仲裁作為國際通行的商事糾紛解決方式,在法律交流合作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中的重要方面。深圳國際仲裁院是粵港澳地區第一家仲裁機構,經過多年發展,成績斐然。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深圳國際仲裁院應進一步發揮“跨境管轄案件、跨境適用法律、跨境執行裁決”的獨特功能,更高標準建設面向全球的國際仲裁高地,為商事仲裁制度規則率先聯通、融通、貫通港澳和國內國際市場更好相互銜接獲取更多經驗。
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政府間公共項目合作,消除制約產業集聚和人才流動的障礙。在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中,深圳如果要進一步強化高端產業和人才集聚,就要充分發揮大都市圈效應,突破土地資源和公共服務供給瓶頸的制約,從破除政府公共項目的合作障礙開始,逐步消除戶籍、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的障礙和難點,繼續大力推進大灣區區域內公共服務均等化。
文章來源:騰訊網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606A0DGAI00
下一篇: 深圳:智能終端產業增加值將超27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