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章
- 臨沂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_臨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4-11-25
- 人才培養項目申報_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理由2024-11-25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_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2024-11-25
- 申請高新技術公司_申請高新技術公司中介2024-11-25
- 如何申報非遺項目_如何申報非遺項目范本2024-11-25
- 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_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流程2024-11-25
【網絡升級改造方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印發《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方案》《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技術指引》的通知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印發《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方案》《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技術指引》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進2023年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根據《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深府辦函〔2022〕14號)、《深圳市支持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深府辦函〔2022〕104號)、《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示范項目扶持計劃操作規程》(深工信規〔2023〕1號)等有關文件,結合實際情況,我局制定了《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方案》《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技術指引》,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14日
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2023年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根據《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深府辦函〔2022〕14號)、《深圳市支持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深府辦函〔2022〕104號)、《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示范項目扶持計劃操作規程》(深工信規〔2023〕1號)等有關文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實施范圍。全市范圍內服務生產制造及技術研發,已實現供電企業直接送電,且通信設備機房、通信管道等配套設施條件較好的工業園區(產業園區)。
(二)改造內容。采用無源光網絡(PON)、光傳送網(OTN)技術對園區有線網絡進行升級改造,推動光纖到產線、光纖到辦公室、光纖到桌面;建設覆蓋園區的5G網絡、基于NB-IoT、eMTC等技術的物聯網,基于Wi-Fi 6技術的高品質無線局域網,面向園區企業集中部署低時延響應算力資源,實現海量數據本地處理、業務本地閉環,滿足低空經濟發展需要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三)總體目標。到2023年底,完成不少于100個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打造一批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全光網絡工業園區,形成一批信息基礎設施賦能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應用場景。實現園區5G網絡全覆蓋;面向園區企業提供萬兆接入能力,有線網絡速率不低于900Mbps,移動網絡下行均值速率不低于500Mbps、上行均值速率不低于100Mbps。
二、重點任務
(一)制定年度計劃。各區全面梳理和評估轄區內工業園區(產業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圍繞總體目標和改造內容,編制2023年度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計劃,明確轄區改造目標、改造范圍、改造規模以及時間計劃等。(責任單位: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二)強化規范指引。組織制定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技術指引,以需求為導向,按照不同園區類型,從適用技術、網絡覆蓋率、網絡性能、應用水平等多維度明確網絡升級改造要求,為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及后續評估提供技術參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統籌協調推動。各區按照園區產業實際和配套條件,結合園區升級改造、“三線下地”、“城中村改造”、“工業上樓”等,協調園區運營企業、基礎電信企業等分階段實施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按照集約化、綠色化建設原則,推動基站站址、通信管道、通信機房、寬帶駐地網資源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四)加強成效評估。建立成效評估機制,組織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全市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成效進行評估。各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實施主體可根據園區改造進度自行組織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全市評估的參考依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推動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相關工作,在極速先鋒城市調度會上通報全市網絡改造進度、協調有關問題。各區應參照市級協調機制,建立相應區級專班機制,做好本區域內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相關工作,及時反饋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開放公共資源。
各工業園區所屬建筑物以及道路、綠地等公共設施的產權人、管理人和使用人,應當開放園區路燈桿、視頻監控桿、交通指示牌、電力桿塔等公共設施資源,為網絡設施建設提供便利。
(三)加強宣傳引導。
凝聚政府、企業、社區等各方力量,加強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的宣傳,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為改造工作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條件。對于優秀園區網絡升級改造示范項目,在全國性大賽、論壇以及市級平臺進行大力宣傳,打造極速先鋒城市亮麗名片。
2023年深圳市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技術指引
為加快推進2023年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工作,根據《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深府辦函〔2022〕14號)《深圳市支持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深府辦函〔2022〕104號)《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園區網絡升級改造示范項目扶持計劃操作規程》(深工信規〔2023〕1號)等有關文件,制定本技術指引。
一、實施范圍
全市范圍內服務生產制造及技術研發的工業園區(產業園區)。
二、實施要求
園區網絡升級改造項目具有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顯著示范作用,在園區生產制造、辦公區域完成高質量網絡設施建設,實現園區5G網絡全覆蓋、千兆光網全連接。通過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按需配備邊緣數據中心,集合網絡、軟件、物聯網技術和服務,實現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產業全要素的泛在互聯,實現數據在工業生產各個環節的無縫傳遞,支撐形成實時感知、協同交互、智能反饋的生產模式,提升園區產業服務水平。
(一)基本條件
1.園區發展定位明確,具有產業集聚發展潛力,具備形成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基礎和條件。
2.園區已實現供電企業直接送電,園區供電能力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先進制造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基本保障。
3.園區提供相關設備機房、通信管道和設備安裝空間,為未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預留擴展空間。
(二)基礎網絡技術要求
1.園區網絡架構合理,部署水平顯著提升。
(1)固定網絡采用無源全光網技術,具備靈活的設備部署能力和端口擴展能力。
(2)移動網絡采用5G獨立組網技術,具備差異化的組網方式及不同規格的網絡設備承載能力。
2.雙千兆網絡全連接,服務能力有效拓展。
(1)園區千兆光纖網絡覆蓋,全光接入網向用戶終端延伸,實現光纖到產線、光纖到辦公室、光纖到桌面,配備充足的支持10G-PON的OLT設備,實現網絡間的物理隔離。
(2)提供萬兆企業專線接入能力。園區及周邊2公里以內實現OTN接入層設備部署,園區內樓宇實現光纖到樓,企業所在樓宇的匯聚機房具備光纖路由,園區內企業已使用萬兆寬帶業務。
(3)高質量實現5G網絡在園區內的全業務場景深度覆蓋。建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新建5G宏站、5G微基站、5G室內分布系統、5G行業虛擬專網等,鼓勵基站設施共建共享,滿足工廠生產類、公共服務類和個人終端類業務承載要求。
(4)宏站、微基站按照建設在園區內發射點AAU/RRU認定,以基站發射點位對應的首個小區ID作為基站的唯一識別碼。同一發射點位一個頻段的基站設備認定為一個基站,多個頻段的基站設備認定為多個基站。
(5)室內分布系統按照安裝于園區樓宇內信源RRU/pRRU認定,以基站BBU基帶板對應的序列號作為基站的唯一識別碼。
(6)具備5G虛擬專網部署能力,為行業用戶提供能夠滿足行業自身需求,可定制、安全可靠性高、高質量的網絡及可運營的網絡架構。
3.網絡質量水平提升,用戶體驗效果好。
(1)園區生產、辦公、研發等主要區域有線網絡下行速率不低于900Mbps。
(2)園區生產、辦公、研發等主要區域5G下行速率不低于500Mbps,上行速率不低于100Mbps。
4.網絡安全同步建設,保障機制同步形成。
(1)完成IPv6網絡改造,全部終端支持基于IPv6地址管理分配和接入認證。
(2)加強園區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采用安全認證機制、訪問控制手段、多冗余備份等多種技術手段保障園區網絡穩定運行。
(三)網絡協同技術要求
1.邊緣算力設施建設。按需建設邊緣計算設施、云基礎設施,構建低時延響應,離業務最近的邊緣存儲、算力體系,實現海量數據本地處理,企業業務本地閉環,減少處理時延,保護數據隱私。包括但不限于:
(1)邊緣計算設施: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視頻處理、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有三種主要形態:與生產控制設備結合的邊緣控制器、邊緣網關和邊緣云。
(2)云基礎設施:建立基礎云平臺,對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為入駐企業提供IaaS等服務,支撐業務系統上云等,并對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資源的統一管理,提供彈性計算、自動化部署、資源區域劃分等功能,進行實時監控服務,直觀呈現租戶資源使用情況、業務運行情況等管理功能。
2.物聯網建設。推動基于NB-IoT、eMTC等技術的物聯網建設,鼓勵部署云化SaaS設施,提升機床、專用設備、電子設備、生物醫藥、石油化工、橡膠、塑料、食品飲料、眼鏡、家居皮革、珠寶、服裝紡織等生產效率,優化能源監測、物流系統、園區管理等公共服務能力。
3.安全管理網絡建設。提升應急指揮管理、安防監控、車輛管理、智能樓宇管理、信息發布等業務能力。
4.公共無線局域網建設。推動園區基于Wi-Fi6技術的高品質公共無線局域網建設,鼓勵納入深圳市公共無線局域網管理,統一運營、統一認證、統一服務、統一監管,有效AP在線率100%,下載速率達到100Mbps。
5.低空經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但不限于:
(1)園區5G網絡已完成低空網絡服務質量優化。通過波束賦形模型調整、基站配置SR上行預調度功能等技術創新,優化低空網絡服務質量,改善低空網絡環境。
(2)建設衛星跟蹤基準站,為城市物流無人機等低空空域移動終端提供穩定可靠的RTK輔助定位服務等。
(3)建設包括接駁、停機、通信、導航、監控、氣象設施以及數字孿生系統和飛行監控/服務/管控系統等無人機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
(四)網絡應用技術要求
1.5G創新應用。包括但不限于基于5G+巡檢機器人、5G+高清攝像機、5G+無人機等智能安防應用,5G+獨立式控制器、5G+嵌入式控制器、5G+視頻設備等遠程控制應用,5G+機器視覺等產品檢測應用,5G+AR/VR等遠程現場服務應用等。
2.千兆光網創新應用。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千兆光網構建工業制造、AR/VR、超高清視頻、園區安防、環境監測、園區企業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打造全光園區。
3.IPv6+創新應用。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分段路由、網絡切片、確定性網絡等“IPv6+”技術特性,開展“IPv6+”技術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網絡安全、應急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4.基于多功能智能桿的創新應用。包括但不限于:
(1)智慧交通路側設施?;诙喙δ苤悄軛U,部署RSU、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邊緣計算等新型設施,建設高可靠、低時延的V2X通信網絡,與5G、衛星互聯網融合應用,探索重點區域“全息路網”,支持開展園區企業等自動駕駛應用。
(2)構建智慧園區全域感知。實施園區各類感知設備的“一桿多感”綜合承載力度,推進基于多功能智能桿等感知底座組網建設,對多種數據進行網格化和像素級的實時動態采集,基于空間協同和多傳感器融合實現全域高維度、高精度感知。
(3)建設快速充電樁?;诙喙δ苤悄軛U,建設快速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充電網絡技術創新水平和服務體驗,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共充換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