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章
- 臨沂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_臨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4-11-25
- 人才培養項目申報_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理由2024-11-25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_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2024-11-25
- 申請高新技術公司_申請高新技術公司中介2024-11-25
- 如何申報非遺項目_如何申報非遺項目范本2024-11-25
- 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_廣東省人文社科省級課題項目申報流程2024-11-25
為高質量發展補“能” 為推進“雙碳”打“氣” 深圳出臺多項重磅政策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確保能源安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2022年以來,深圳在聚焦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
普及推廣力度“大” 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全國領先、運營純電動巡游車數量居全球第一,已形成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生態。相關企業已在新能源整車、核心三電及電池材料等主要環節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出海步伐也在不斷加快,今年小漠國際物流港精品汽車滾裝船外貿內支線航線成功開通,汽車整車出口額實現翻番。此外,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奮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城”,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產品應用推廣創造更多機會和更優條件。
據統計,1-11月,深圳推廣新能源汽車達19.1萬輛。這背后,是今年以來深圳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普及推廣力度,出臺“組合式”支持政策。大力鼓勵消費者購車,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專項搖號購置補貼、放寬混動小汽車指標申請條件等,惠及6.3萬名消費者;加強公共領域應用示范,推動旅游客運車輛、公務國企用車、垃圾轉運車、港口內燃油拖車等更新置換。11月,深圳接續推出淘汰“國IV”及以下普通小汽車并購置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可與現行“以舊換新”政策疊加享受,惠企惠民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釋放。
讓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快速,深圳大力推進充電設施建設。截至11月底,已累計建成并投入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約12萬個(含公用快充3.8萬個),其中,月亮灣大道鏟灣路充電站項目最大輸出功率達600kW,測試過程中僅用5分鐘即完成50%-80%充電。充分運用光儲充、V2G等技術,促進新能源汽車能源利用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具備車網雙向互動示范項目龍華民興苑V2G示范站。
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布局合理的現代能源補給設施體系。市發展改革委著力推動布局綜合能源補給設施,8月5日印發《深圳市綜合能源補給設施布局規劃(2022-2025年)》,截至11月底,已建成6座綜合能源補給站,包括1座油氫電綜合能源服務站、1座油氣合建站和4座油電合建站,進一步活躍了能源市場。
能源貿易發展“快” 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為鼓勵企業在深發展天然氣產業,為市民提供更加清潔安全的用氣環境,10月18日,市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關于支持開展天然氣貿易 助力打造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的若干措施》,加快構建前海天然氣貿易集聚區、大鵬液化天然氣走廊、鹽田國際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一區一廊一中心”。
打造前海天然氣貿易集聚區方面,簡化天然氣純貿易企業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程序,為天然氣貿易企業辦理相關證照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對企業開展天然氣貿易按其貿易增加值給予最高3000萬元獎勵,截至11月底,已吸引18家天然氣貿易企業落戶前海,全市累計貿易額達280億元。
打造大鵬液化天然氣走廊方面,加快建設深圳天然氣儲備與調峰庫二期工程等天然氣基礎設施,預計到“十四五”末期,深圳將新增LNG接收儲罐4個,總庫容達210萬立方米,城鎮燃氣應急儲備達到30天,市民用能保障更加堅實。
打造鹽田國際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方面,對在深圳港從事LNG加注業務的企業給予獎勵,并在證照辦理等領域提供便利服務。11月22日下午,國際航行船舶LNG首船加注在鹽田港順利完成,標志著鹽田港成為全球少數擁有“船到船同步加注LNG”服務能力的港口,對優化海上交通能源結構,實現船舶節能減排與低碳環保具有重要意義。
在民生領域,2021年以來,深圳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大規模“瓶改管”工程。截至11月底,已有1600余個城中村、住宅區及2.56萬戶非居用戶完成管道天然氣改造,136萬戶居民用戶用上了管道天然氣。到2023年底,全市所有符合改造條件的城中村、住宅區居民用戶以及非居民用戶將完成管道天然氣改造,實現全市管道天然氣改造“全覆蓋”。
經測算,完成改造后,使用管道天然氣的成本較使用瓶裝氣可降低約30%-40%,每年可直接為居民節省燃料費用約1億元,為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非居用戶節省燃料費用約2億元,同等熱值下天然氣相比液化石油氣可減排二氧化碳近1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PM2.5等共約2%,助力深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文章來源:深圳特區報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2212/06/content_30
下一篇: 深圳打出“組合拳”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